Search

<適應期>

不知道大家換了新環境,新工作或是新的身份後,需要花多久的時間適應呢...

  • Share this:

<適應期>

不知道大家換了新環境,新工作或是新的身份後,需要花多久的時間適應呢?

我自覺是個適應期很長的人,面對轉變,不管是生理心理都要花很多的時間和心理去調整,才能到達一個有餘裕的狀態。

第一次思考適應期這件事是到英國一年之後,中間經歷了嚴重的水土不服,有時候也會因為生活或課業感覺壓力很大喘不過氣。某個冬天的下午兩點,我跟室友坐在一起,我對著窗外說

「說真的,我不知道什麼時候才可以適應下午兩點天就全黑這件事。」

「還有公車和電車突然會說下一站是終點這件事。」她補上。

「不知道適應這裡的生活到如魚得水的狀態需要幾年吼?」

生活到第三年,論文也寫完了,也開始有工作有穩定收入了,感覺心有了一點點餘裕。

某個冬天又坐在窗邊,一樣是漆黑一片的下午,我給自己泡了一杯茶

「花了三年的時間適應啊!感覺之後一切會越來越好吧?!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來到日本後又再重來一次,需要適應的東西和在英國時的不太一樣。除了語言不通之外,生活步調不同外,還有一個妻子的身份。

時常看著滿滿人潮的電車問自己

「要多久時間,才可以適應滿員電車這件事啊?」

「要到什麼時候,才可以在這邊找到自己的定位呀?」

後來當了媽媽,才發現媽呀這個新身份才更需要大量的心力體力去適應。

「要到什麼時候我才會真心愛上天天去公園啊?」

「要到什麼時候,才能感覺育兒生活有餘裕呢?」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這週末剛好三連休。

每天早上豆一樣都六點起床,還好有一組和我們一樣早起的母子檔,每天都跟我們一起一早就去公園玩。

見面後只要放兩個小孩去溜滑梯,就可以一邊做伸展操一邊聊天。我們笑稱週末清晨兩隊母子固定的公園約會就是「爸爸們的me time」,每次回到家爸爸都感覺心情很愉快。

「以前連自己的me time都沒有,現在居然還可以幫爸爸保留me time!真是一大進步!」

到了傍晚另外一個媽媽傳來訊息,說他們家爺爺買了好多仙女棒,現在正好家裡附近公園可以玩。

收到訊息後二話不說立刻全家出門,和媽媽友全家(包括爺爺奶奶)一起玩了仙女棒,玩到兩家小孩都斷電才互道晚安回家。

還記得在公園的野餐墊上,我和媽媽友一邊吃著零食聊著,說熬了好久我們終於比較輕鬆了。

「我們終於可以樂在媽媽這個身份裡了!」

聽她這麼說,我想了想。似乎直到最近我才一邊育兒一邊找回了自己生活節奏,可以再找時間讀書,做自己想做的事,工作和育兒似乎也終於可以平衡一點點,好像總算度過了一段艱難的適應期。

但我心裡很清楚,之所以可以越來越樂在育兒生活中,並不單純只是因為時間久了或是什麼熟練了,而是因為我有好多人可以依賴。

有可以一起清晨放電,夜晚可以一起聊天的夥伴。

有明明還沒結婚還沒小孩,但一天到晚自願來陪豆豆玩耍的朋友。

偶爾會在路上遇到朋友的爺爺奶奶,聊個兩句也覺得心安。

有可以安心去上課的幼稚園,以及親切的老師。

有即使不住在附近,但還是可以說說心事的朋友。

有工作上可以互相幫助與鼓勵的同伴。

有可以互相理解體諒的另一半。

想著想著,突然覺得我好像不需要再思考適應期這件事了。

不管在哪裡生活,即使母親這個身份在不同階段會遇到不同的難關,有那麼多人的支持和關心,相信一切都會越來越好,越來越順利的。

是吧?

雖然三連休體力用盡了,但我可以帶著滿滿的感謝入眠了。祝福大家也有愉快的夜晚。

更多日常分享在 https://www.instagram.com/mentaikotokyo/

Pic今天是山の日,我們走進大自然吸取滿滿的芬多精得到許多能量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曾任尖端出版社choc、popteen雜誌編輯。 2007年前往倫敦流浪。 念書兩年後 在英國無印良品工作。 2011結婚來日 目前東京在住第六年。 最使我著迷的有 咖啡店,雜貨店,和書店,還有無止盡的散步。 不過…...最喜歡最喜歡的事情 還是寫字。 <經歷> London *Marie Claire美麗佳人雜誌倫敦特約編輯 *Brand名牌誌倫敦特約編輯 *Choc恰女生雜誌 A小姐倫敦專欄 Tokyo *Shopping Design設計採買誌東京特約編輯 *La Vie設計美學家東京特約編輯 *Ami艾美誌明太子小姐專欄 *Mina米娜時尚國際中文版明太子小姐專欄 *Fashion 365網站明太子小姐專欄 *日本東方新報明太子小姐專欄 *WAttention雜誌編輯/翻譯 *食尚玩家雜誌/撰稿 *姐妹淘網站/明太子小姐專欄 *GQ BUSINESS雜誌/撰稿 *GQ TW雜誌/撰稿 *VOGUE TW 雜誌/撰稿 *minimal jp 新聞稿撰寫 *Japanlist撰稿 Hong Kong *新假期周刊專欄 China *Sk-II微刊及App內容製作(中國地區) *P&G OLAY東京記者會活動合作
東京在住10年目。
View all posts